Wednesday, April 22, 2009

中国的新角色

Here is the translation of Monday's post.

我同事帮我翻译的这篇我前天发表的文章。

新兴势力

“今天,200942,” 《观察家报》的蒂莫西·哥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在伦敦G20峰会的开幕日上说道,“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已然成为了21世纪的新力量。”认同中国的领袖地位的显然不止阿什一个。《华盛顿邮报》评论道:“中国在上周的G20峰会上的积极表现向世界宣布——中国的领导人们想在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就连G20峰会上的座位安排都反映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新地位:胡锦涛就坐在主持人——英国首相布朗旁边。

早在G20峰会认可中国的新国际地位的数月之前,美国前国务卿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zski)就提出了所谓G2组合——即美国和中国的组合——作为21世纪主要的全球决策者。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危机重重地日本,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二。

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

然而,尽管世界认可了中国的新经济地位,在许多全球问题上如环境保护等,它还没有被完全认可。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最近所做的一个研究显示,尽管公众的呼声不断高涨,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六个国家看来,中国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吸引力等方面影响力仍不及日本和美国。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名中国政治专家大卫·沙姆宝(David Shambaugh)说:“(中国)缺乏全球范围的军事威慑力,软实力也有限,外交触角尽管现在已经伸向全球,但在中东和拉美等地区,它的外交做的并不够。”

同时,许多西方国家抱怨道,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高歌猛进、迅速腾飞,随之而来的却是大量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煤炭的消耗量剧增,化学肥料流入澜沧江等流经其他国家的河水中。九十年代末,西方国家急切呼吁中国加强改善其环保上的种种问题,而中国领导人却因为怕经济增长放缓而及不情愿地实施了新的环保措施。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政客都要求对中国出口的高污染产品增收关税。

其实,这一问题主要是其他人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而不在于中国本身。但是如果中国不努力改变它在世界眼中,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支持率最低)眼中的形象的话,它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都会受到限制,而中国的出口业对西方国家相当依赖。布什政府的糟糕形象(拒绝签定《京都议定书》也是原因之一)就使美国的软实力大打折扣。

环保在于美国,更在于中国

十年前,《京都议定书》没能在环保问题上达成全球一致,十年后,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成了众人眼中拯救全球变暖的最后机会。“八年来,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无动于衷,”《卫报》的一篇文章写到,“美国的领导路线的正确与否将是拯救全球变暖的唯一希望。”《卫报》并不是唯一一个对哥本哈根会议寄予厚望的媒体,几十家杂志、报纸和政府都迫切希望奥巴马政府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但是这些盼望的眼神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太平洋的对岸呢?两年前,《纽约时报》的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就写到,如果没有中国和印度的合作,西方这些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都会付诸流水。实际上,中国的污染伤害的是中国人民。世界银行估计,2007年中国约有75万人死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病因,这是在南京大屠杀中遇害的人数的2.5倍。

中国在行动

当中国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众多问题加之来自国际各方面的压力,中国开始采取措施。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以及碳元素的排放这一问题上已经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它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即从2005年到2010年,制定的目标是利用风能发电达到五千兆瓦,也就是说每年风能发电要增加28%。而各省制定的风能发电计划显示中国可能会大幅度超额完成任务。世界上范围最广的一项太阳能照明计划目前正在中国偏僻的西部省区得到实施。西部地区只有一部分人能接触到电能,很多人最常用的是煤,也就是世界上最肮脏的能源。中国政府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规定比美国还要严格。在上海等一些城市,给汽车上牌照非常昂贵,这里的汽车尾气污染也没有洛杉矶严重。

全中国的私人企业在政府投资和补助的优惠政策的帮助下也为环境问题的改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连易世达能源公司发明了一项技术,不但能减少水泥企业产生的污染,还能将污染物转变为能源,从而减少煤的消耗。在长沙,资产达数十亿的远大空调集团率先开创了一项无需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就能调节室温的新技术。就在去年秋天,瓦伦·布费(Warren Buffet)用超过两亿美元的投资向世界宣告了他对“绿色中国”的信心。布费投资的中国汽车公司比亚迪(BYD)目前正在生产纯电动轿车,购买该车型的顾客将收到8800美元的政府补贴。

中国政府用这些积极的策略向中国人民显示了积极面对污染问题的决心。在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将利用这一契机向世界展现它的环保决心,同时摆脱“世界工厂”这一外号,真正成为世界大舞台的主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